孔版油墨介紹
孔版印刷(絲網印刷、Screen Printing)最大的魅力,在於墨層厚、覆蓋力高、材質適應廣——紙張、棉布、玻璃、金屬、木頭、塑膠與各式塗膜幾乎都能印。這些效果背後,關鍵就是「油墨」。本文用圖解帶你掌握孔版油墨的四大組成、三大特性、疊印與網點表現以及顏色選擇,最後再給你一套「選墨 5 步驟」。看完即可與廠商精準溝通,減少試打浪費。
一、基本結構 孔版油墨的組成
多數孔版油墨都由四種關鍵元素構成:色料、連結料、填料與助劑。色料決定顏色與遮蔽力;連結料是墨的「骨架」,負責黏結、成膜與光澤;填料(如碳酸鈣、滑石粉)用來調整體質與不透明度;助劑則微調流動、消泡、耐刮、潤濕、觸變、抗沉降與附著力。

- 顏料型耐候、耐溶劑,常見於戶外/工業用墨。
- 染料型飽和度高但抗光性較弱,偏向特殊應用。
- 決定附著、柔韌與耐性:NC、PU、Acrylic、Epoxy、UV Oligomer 等。
- 並與溶劑或光引發系統共同影響乾燥/固化方式。
- 提升遮蔽、霧面度與墨層體感,亦有降低成本的效果。
- 過量會犧牲附著與顏色濃度,需平衡。
- 常見如潤濕、流平、防泡、消銀、耐磨、抗黃變、抗靜電等。
- 小比例卻極關鍵,常是「OK 與完美」的差別。
二、實務特性 大豆油墨、掉墨與摩擦的關鍵
孔版常使用植物油系(如大豆油)、溶劑型與UV 固化型三大族群。大豆油墨環境負擔較小、色彩柔和且可回收,但固化時間較長、初期耐磨較弱;溶劑型乾燥快、附著廣,但需留意 VOC;UV 型則即印即固、墨層厚且耐性佳,對透明材質與特殊效果(高光、浮雕、局部光)尤其有利。

- 基材表面能過低(如 PE/PP 未處理),墨無法潤濕與鍵結。
- 固化不足:溶劑殘留或 UV 劑量/波長不足,墨層仍處於「半熟」狀態。
- 墨層過厚或添加過多消光/填料,降低黏著與交聯密度。
- 後加工(燙金、壓凸、覆膜)時剪切或熱影響,破壞墨膜界面。
三、網點與疊印 30–60% 比較容易混色、100% 則較難
孔版屬於「厚膜轉印」,墨量比平版/數位都高得多。當兩色在30–60% 網點重疊時,彼此的透明度與網孔重合讓第三色更容易形 成;但100% 實地幾乎不透底,後色很難再「穿透」形成穩定混色。這正是設計孔版海報、服裝圖案時,常見的色彩決策邏輯:以網點生色、以實地做遮蔽。

實務上還會遇到齒狀邊(sawtooth)與鋸齒網點:原因多與網版解析、感光膠厚度、曝光時間與網距設定有關。若要兼顧細網點與厚膜效果,可將大面積實地改為高頻細點(Stochastic/FMX),既保留視覺實地、又降低回黏與烘乾壓力。另可透過退網(trapping)避免套印邊緣露白。
四、色彩系統 孔版油墨的顏色與選項
市面孔版油墨常以 12~25 色的標準色為基礎,再透過調墨系統對應 PANTONE®。與平版不同的是,孔版多半不直接使用 CMYK 網印量產,而是以專色+少量網點達到扎實色塊與質感。若需精準色彩管理,請向配色廠商索取對應的Solid Coated/Uncoated參考,並於相同基材、網目與烘烤條件下打樣確認。

若印在深色布料或不透明材質,可先上一層打底白(Underbase White)提升覆蓋與鮮明度;要在玻璃/PC/ABS 上獲得高附著,則選用對應樹脂(如 Epoxy/PU/Acrylic)或雙液型固化系統。若需觸感與視覺效果,可考慮高固含消光墨、膨隆(發泡)墨、金屬/珠光與螢光/夜光等特種墨。
五、實務選墨 一套好記的 5 個步驟
- 看材質:紙、棉、尼龍、金屬、玻璃、木頭、PE/PP、PVC…決定連結料家族。
- 定工藝:室溫乾燥、烘箱、UV、雙液固化?背後影響節拍與耐性。
- 抓效果:霧/亮、觸感、金屬、透明/遮蔽、打底白、厚膜或細線條解析。
- 估產能:網目(77T/90T/120T…)、刮刀硬度、網距、乾燥時間與治具換線。
- 做打樣:務必在同樣材料與條件下確認顏色、附著、耐磨/耐洗/耐溶劑。
FAQ 常見問題
Q1. 孔版要不要用 CMYK?
A:可行,但在大量生產時,多改用「專色+局部網點」以降低齒狀邊與套印風險,並取得更厚實的色塊與質感。
Q2. 印在 PE/PP 為何老掉墨?
A:PE/PP 表面能低,需先做電暈/火焰處理,並選用對應附著配方(如聚烯烴專用墨/附著促進劑)。
Q3. 大豆油墨一定比較不耐磨嗎?
A:相較溶劑/UV 墨,初期耐磨與固化速度較弱,但可透過烘烤、交聯劑與塗層保護(上光/覆膜)來補強。
Q4. 要如何穩定夜光/螢光的顏色?
A:夜光顆粒大,建議以較粗網目、降低剪切;螢光顏料抗光性弱,適合室內與短期活動品並加上抗 UV 清漆。
🔎 關於本文
本文由 麥印刷 Mind to Print! 編輯整理,依據絲網印刷實務經驗與材料資料,條列孔版油墨的配方結構、乾燥固化、色彩管理與 QC 驗證重點,並以圖解示範實作注意事項。
若想了解更多印刷技術知識或安全印刷應用,歡迎透過 LINE 官方帳號 聯繫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