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iso印刷機的由來
Riso(又稱 Risograph)由日本理想科學工業所推出,是「網版印刷 × 影印機」概念的結合。 它以微孔母版讓油墨穿透上紙,形成獨特的點狀與疊色顆粒,視覺上溫潤、帶手作氣息, 因而在設計、藝術出版、Zine 與小量海報中大受歡迎。本文帶你從歷史、原理到油墨特性,一次掌握。
起源 Riso 的出現與發展
1986 年,Riso 印刷機正式問世,將影印的數位接稿流程與網孔滲墨的成像方式整合,實現高速與低耗損的單色疊印。它延續了學校講義、傳單所熟悉的油印精神,但在成像穩定度、細節與作業效率上則大幅提升。

知識小百科 誰是 Noboru Hayama?
Hayama 是 RISOGRAPH 系列的關鍵推手,持續追求以更簡便、更可靠的方式讓大眾獲得印刷品。1980 年代推出的 RISOGRAPH 007,能在幾分鐘內複製數十到上萬份講義,成為教育與企業文件流通的重要設備。

工作原理 Riso 的印刷原理與母版
Riso 以數位方式接收檔案,經過加熱打孔的「母版」形成微細孔洞,再把這張母版包覆在滾筒上。印刷時油墨從滾筒內部擠壓,透過孔洞滲到紙上。簡單理解:製版像網版、進紙像影印,因此能結合「快速、大量、低單價」與「可感知的墨質紋理」。

沿革 從油印機到 Riso:差在哪?
傳統油印機以蠟紙刻孔做版,套印對位仰賴經驗,邊緣鋸齒與油墨滲透不易均一。Riso 則以數位熱孔、穩定的進紙與壓力控制,讓細線條、文字與滿版網點更可控;同時保留了「非均質」「微顆粒」的視覺特色,兼具效率與美感。
色墨 Riso 油墨與色彩表現
Riso 常見為大豆基油墨,觸感乾潤、顆粒感明顯,疊色會呈現清爽的半透明混色。顏色多為活潑的專色墨(螢光粉、螢光綠、藍、薄荷、暖紅、橘、黑、金色等),能與不塗佈紙產生極佳的摩擦顆粒。下圖示範不同濃度與金墨在黑白紙上的差異:

實務 設計與製作要點(給設計師)
- 分色思維:每色一筒一版;AI/PSD 分圖層輸出單色灰階,印刷端再指派對應墨色。
- 最佳紙材:非塗佈紙(道林、萊妮、環保再生紙)最能呈現顆粒與摩擦;太平滑的銅版紙容易沾黏。
- 解析與網點:一般 300 dpi 足夠;細線建議 ≥0.2–0.25 mm,點狀網點勿過密以免糊化。
- 套印位移:Riso 天生帶 0.3–1 mm 的位移個性,可把位移視為設計語言(例如偏移疊色、外光暈)。
- 乾燥與裝訂:疊印 2–3 色時,建議分批晾紙;若要摺裝/熱熔膠裝,須確認墨層完全乾燥。
FAQ 常見問題
Q1.Riso 與數位印刷(雷射/噴墨)差在哪?
數位印刷新、快、細緻且可變資料;Riso 則以專色疊印與墨質顆粒見長,氛圍更像小刊物與絲印,成本在中低量有優勢。
Q2.我可以用 CMYK 照片直接印嗎?
可以,但需先分色為多個專色通道(如藍+螢光粉+黃+黑),每色各出一版;色彩會更偏「插畫感」,不等同商業四色還原。
Q3.哪些版面容易出問題?
連續大面積 80–100% 實心、極細密網點、邊到邊滿版最挑戰;可改為分割塊面、留紙白或降低實心到 80–90% 以提升穩定度。
Q4.金色、螢光墨要注意什麼?
金墨對紙張粗糙度較敏感,白紙上的金層更清楚;螢光墨建議避免壓過深色的大面積,以免失去鮮度。
內容由 麥印刷 Mind to Print! 編輯整理,並搭配內部測試經驗彙整實務參數。歡迎透過 LINE 官方帳號 聯繫我們,提供打樣、選材與版面優化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