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用製版就能燙金 - 瞭解數位燙金的魅力
想做燙金卻卡在最低印量與高昂製版費嗎?這篇一次帶你了解「數位燙金」與「傳統燙金」的差別。從原理、紙材選擇到細節呈現,讓你在預算內選出最適合的工法,印出閃閃動人的作品!
數位燙金原理
數位燙金是利用「熱融膠金箔」與「碳粉加熱貼合」的原理,不需要額外開燙版。紙張上的碳粉先經由加熱軟化,與金箔膜接觸後使熱融膠層熔合,待冷卻後撕除載體膜,即留下閃閃發亮的金屬層。
整個過程快速、乾淨,無需額外刀模或版材製作,因此非常適合少量印製、客製卡片、貼紙、邀請函等設計。

傳統燙金與數位燙金的差異
很多人以為:「傳統燙金摸起來有凹凸、數位燙金平平的」,差別就這樣嗎?其實遠不只如此。以下幫你快速比較:
- 製程:傳統燙金需製作金屬燙版,以高溫高壓轉印;數位燙金則免製版,靠碳粉與熱壓完成。
- 印量與成本:傳統燙金開版成本高,但量大划算;數位燙金適合小量客製,1件也能製作。
- 覆蓋力:傳統燙金壓力強,可應對紋理紙;數位燙金因碳粉平貼,對粗糙紙面較不理想。
因此若你的印量少、變化多、需要快速打樣,數位燙金是絕佳選擇;若是量產品牌包裝或厚紙紋理名片,傳統燙金更耐看穩定。

紙張選擇與限制
數位燙金必須依附在碳粉上,因此平滑紙最適合,例如銅版紙、象牙紙、道林紙等。若使用紋理深的紙張(如萊尼紙、安格紙),因為表面凹凸不平,金箔不易完整貼合,效果可能出現斷線或缺箔。
相對地,傳統燙金有高壓金屬燙版,即使紙張有紋理也能壓出飽滿金箔層,對高質感名片或高磅卡紙尤為合適。
細節呈現與線條極限
在精細度方面,傳統燙金受到版壓與熱轉限制,細線條或小字可能無法完整轉印;而數位燙金利用碳粉成像,能在極細線(約0.2mm)與6pt字體內呈現穩定光澤。
不過若滿版燙金或大面積底色,數位燙金容易產生微皺或氣泡,此時仍建議使用傳統工法。

設計建議與總結
若你是設計師或品牌主,選擇工法前可以先考慮:
- 是否需要少量快速打樣? → 選數位燙金
- 是否追求壓紋、觸感或滿版金屬? → 選傳統燙金
- 預算有限但想要視覺亮點? → 數位燙金是最聰明的折衷方案。
掌握紙張特性、碳粉濃度與設計細節,就能讓你的燙金作品更穩定、更亮眼。下一次設計名片或包裝,不妨試著用數位燙金展現屬於你的光澤感吧!
📚 關於本文與專業出處
本文由 麥印刷 Mind to Print! 編輯團隊撰寫,內容由具備印刷製程實務經驗的 專業印務顧問與設計師 共同審稿,並依據現行印刷設備實測資料撰寫。 所有技術數據(如線寬、紙張建議、碳粉附著條件等)均來自實際印刷工廠經驗。
我們致力於提供最可靠的印刷知識,幫助設計師、品牌主與創作者在生產前充分理解工藝差異,做出正確選擇。 若你對燙金工法、紙張測試或打樣流程有進一步疑問,歡迎洽詢 麥印刷顧問團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