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MYK怎麼來?印刷三原色的起源
設計檔要選 RGB 還是 CMYK?為什麼印刷出來常覺得比較暗?K 版究竟扮演什麼角色?本篇用 4 張圖帶你一次看懂:色光重疊如何推導出 CMY、印刷中的 RGB 差異、K 版為何必要,以及讓印刷色「更亮」的兩個實戰技巧。
01 色光重疊,如何推導出 CMY?

CMY 是減色三原色。色光(RGB)兩兩相加後,各自「不反射」其中一色光,便成為 CMY:C=G+B(不反射紅)、M=R+B(不反射綠)、Y=R+G(不反射藍)。
02 印刷中的「RGB」其實是由色料集合而成

印刷並不直接發光,而是靠色料吸收/反射形成我們看見的色彩;因此即便得到「R/G/B 的觀感」,機制仍是減色混合。
03 那 K 是什麼呢?

- 避免三色疊黑:CMY 疊到 100% 會導致墨量過高、暈染/背印,視覺也偏髒灰。
- 品質與工藝標示:黑色用 K 版處理更穩定;燙金、打凸凹、局部上光等也會以「K 版」獨立標示。
04 想讓印刷色更亮?兩個實戰做法

- 局部上光(Spot UV/亮膜):在重點區域增加反射光,視覺更亮、更立體。
- 特別色(Pantone 等):以單獨油墨直上高彩度,避開四色疊色的亮度損失。
❓ 常見問題(FAQ)
為什麼螢幕看起來很亮,印出來會比較暗?
螢幕使用RGB 加色、自體發光;印刷是CMYK 減色、靠環境光反射。減色混合在疊色時會降低明度,因此同一色值在紙上通常比螢幕暗。
一定要用 K 版嗎?直接用 CMY 疊黑可不可以?
不建議。CMY 疊黑容易墨量過高造成暈染、背印,且視覺偏髒灰。以 K 版印黑能降低風險並提升銳利度,也方便標示燙金、局部上光等後加工。
想要更亮的色彩,有沒有不靠「調色」的方式?
有兩招:局部上光增加反射、特別色(如 Pantone 螢光橘)以單墨直上高彩度。兩者都比四色疊色更能維持亮度。
檔案要交 RGB 還是 CMYK?
交CMYK最穩定,可事先在設計端確認色域與黑版處理;若交 RGB,系統轉換到 CMYK 時,部分高彩區域可能被壓縮而失真。
🎨 關於本文與專業出處
本文由 麥印刷 Mind to Print! 編輯團隊撰寫,整合實際產線與教學經驗, 說明 CMY 與 RGB 的色彩機制、K 版的工藝用途,以及印後增豔的常見做法。 若需檔案代轉或色彩檢核,歡迎透過 LINE 官方帳號 聯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