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來談錢:鈔票印刷相關技術簡介

💸 雖然都說談錢傷感情,但不談錢又太不現實對吧!趁這個機會,我們就來 開誠布公——今天要談的是「錢的印刷技術」!

貨幣是最廣泛流通的價值媒介,除了價值性,也承載主權、文化與歷史。 紙鈔同樣是以印刷方式製作,且多數技術都為防偽而生, 可大致分為:版式版紋紙張油墨四大面向。 下面帶你完整認識這些層層把關的工藝 👇


  1. 版式:凹版印刷、凸版印刷

凹版印刷:將印紋蝕刻於版內,上墨後高壓轉印到紙張, 墨層區域會略為鼓起,觸摸有浮雕感;因拉扯與壓力,邊緣常見細微的「毛邊」。 這種可觸感層次是初階判識真偽的重要線索。

凸版印刷:與凹版相反,印紋凸於版面,接觸紙張時讓圖紋區域 產生輕度壓陷,邊緣可能出現細白邊。凹/凸版可單獨或交互使用, 形成視覺與觸覺的雙重防偽。

版式分為凹版印刷、凸版印刷

  1. 版紋:扭索紋(guilloché)、防掃描/防複印圖案

扭索紋(guilloché):由幾何參數驅動的高精細連續曲線, 早期見於金屬加工與鐘錶,如今廣泛用於防偽。其高頻率與規則性對掃描/影印極不友善, 複製時易產生鋸齒或干涉紋,難以完美重現。

防掃描/防複印圖案:整合在底紋中,常見隱藏文字變化線密度對頻干涉等手法,讓掃描/影印與真品產生顯著差異。

版紋分為扭索紋、防掃描或是防複印圖案

  1. 紙張:彩色/螢光纖維、安全線

彩色/螢光纖維:抄紙時混入彩色或螢光纖維,深度、密度、方向皆無規律; 在一般光源下低調可見,UV 照射時呈現明亮螢光。隨機性高,難以複製。

安全線:於紙張中「嵌入」金屬或塑膠線,可整合螢光、磁性、微縮字等資訊; 透光可見連續線段,特定光譜或機械讀寫下亦可辨識。

紙張纖維

  1. 油墨:螢光油墨、光學變色油墨(Optically Variable Ink,OVI)

螢光油墨:與螢光纖維類似,在一般光/UV 光下呈現不同顏色。 可用於序號、圖案或底紋,讓一般複印設備無法同時重現兩種光源下的外觀。

光學變色油墨(OVI):內含具光學干涉特性的顏料, 隨視角或光源角度改變而明顯變色;複印/掃描多只能捕捉單一角度。 進一步的OVMI(變色磁性油墨)會以磁場導向顏料排列,使變色更鮮明且可設定方向。

螢光油墨、光學變色油墨

👀 如何觀察與溝通

對一般使用者來說,最直觀的方式是摸、看、翻浮雕感(凹版)、變色與細紋(版紋與OVI)、透光檢查(安全線)。 這些都能幫助判斷真偽。
對設計與印刷端而言,與客戶溝通時要清楚說明刀模線油墨顏色模式特殊光源效果, 甚至要提供放大檢視或UV燈測試的示意,避免僅用文字解釋而導致誤解。

🏷 商業防偽 vs. 鈔票防偽

在一般商業印刷,例如票券、產品包裝、會員卡等, 常見的防偽技術包含:局部燙金、隱形浮水印、QR Code 串接驗證、刮刮膜等。 這些足以防止低成本仿製,但防護層級仍遠低於鈔票

鈔票則是將上述技術「層層疊加」:多重油墨、防複印圖紋、特殊紙纖維金屬安全線並存, 同時還有國家專屬的專利技術,如透明視窗、全息光變膜等。 這些皆需數十年經驗累積,非商用印刷可輕易達成。


總結:紙鈔展現了印刷技術的極限防偽智慧。 從凹/凸版扭索紋彩色纖維變色油墨,每一步都是工藝的累積。 對設計與印刷人來說,理解這些原理不僅能欣賞其美感,更能啟發如何在商業作品中融入合適的防偽元素。 下次拿起一張鈔票,別忘了花幾秒鐘,用專業眼光細細端詳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